溫政〔2023〕3號
溫縣人民政府
關于持續增加農民收入的實施意見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縣直各有關部門及單位:
近年來,我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城鄉居民收入比持續縮小,但農民收入增速明顯緩慢。為精準有效做好農民增收工作,實現“十四五”期間我縣農民收入保持較高水平目標,制定如下意見,請認真貫徹落實。
一、發展鄉村產業,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
(一)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全縣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42.92萬畝。實施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到2025年,改造提升農田2.26萬畝。實施耕地質量提升工程,大力發展節水、節肥、節藥、節地農業,大力推廣增施有機肥、秸稈還田等技術,培肥耕地基礎地力,到2025年,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利用率力爭達到43%,畜禽養殖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3%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5%以上。發展優質專用小麥,形成專種、專收、專儲、專用和經營規?;?、產加銷一體化的產業格局,加強優質專用小麥新品種繁育和栽培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利用,到2025年,全縣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達到8萬畝。發展優質玉米,大力推廣耐密植、抗倒伏、抗病蟲、適于機械化作業的玉米新品種。(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二)發展優勢特色農業。堅持發展“一種一藥”優勢特色產業。在種業方面,以制種大縣項目為抓手,堅持做強企業,做優基地,做強品牌,全力推動溫縣由制種大縣向種業強縣轉變。在懷藥方面,以統購統銷產業發展模式為突破口,堅持品種培優、品種打造,推動懷藥產業轉型升級。同時加快發展優質草畜、優質花生、優質林果、優質蔬菜等。到2025年,優質專用小麥面積穩定在8萬畝以上,四大懷藥種植面積穩定在8萬畝;其中鐵棍山藥種植面積達到3萬畝以上。到2025年,全縣奶牛存欄量達到0.45萬頭,家禽存欄量120萬只以上,生豬年飼養量穩定在10萬頭左右,肉、蛋、奶類產量分別達到1.2萬噸、1.6萬噸、1.8萬噸以上。加快發展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和名特優新農產品,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到2025年,全縣認證農產品數量達到33個以上,省級以上農產品品牌達到5個以上,達到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標準。積極發展“一縣一業”“一鎮一特”“一村一品”,加快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制種大縣、農業產業強鎮等建設。(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三)促進加工業提質增效。培育綠色食品,做優面制品、做精懷藥制品、做強調味品,實施冷鏈食品、休閑食品、特色功能食品、數字賦能、品牌設計等升級行動。有相關政策支持和涉企服務的職能部門,推動政策向相關產業企業傾斜,更好的扶持企業發展壯大。開發區全力做好政策落實和配合服務,全面加強外引內育。到2025年,全縣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銷售收入達70億元。(責任單位:縣科技和工業信息化局、縣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縣農業農村局、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四)培育現代農業新業態。加快發展鄉村旅游,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圍繞溫縣“一種一藥”和文旅產業,發揚太極文化、黃河文化、移民文化、司馬文化、紅色文化、農耕文化,積極發展鄉村旅游、農村電商、健康養老、體育運動、文化創意等新產業、新業態。到2025年,全縣打造2個生態旅游示范鄉(鎮)、6個鄉村旅游特色村和一批鄉村康養村旅游示范村。發展農村電商,依托“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培育縣域冷鏈、快遞、電商物流示范園區。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積極推進供銷社為農服務中心建設,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郵政快遞公司、農業服務公司生產服務一體化發展。(責任單位: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縣商務局、縣農業農村局、縣供銷社、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五)提升科技和裝備支撐水平。著力推進種業振興,推動我縣由良種生產大縣向良種質量強縣跨越;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優化良種繁育體系,穩定30萬畝小麥種子生產基地面積。到2025年,培育新品種(配套系)6個以上,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推動農機裝備創新應用,推進糧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花生等大宗經濟作物和懷藥生產機械化,加快果蔬、畜牧、設施農業和農產品加工等設施裝備發展,培育專業化、綜合性的農機服務組織,探索全程托管、“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互聯網+農機作業”等農機服務新模式,到2025年,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0%以上,主要糧食作物(小麥、玉米)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穩定在98%以上。加快數字農業農村建設,加強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在農業農村領域的應用,依托溫縣數字鄉村建設項目,整合資源實現農業農村數字化應用。(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縣農業科學研究所、縣科技和工業信息化局、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二、促進就業創業,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
(六)加快鄉村人才培養。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多途徑開展鄉村人才培養,每年完成農業農村從業人員和轉移就業勞動力持證培訓任務3100人次以上;推動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積極參與技能培訓評價工作;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大力培養現代農民、農業生產經營者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推行“參訓農民+專家教授+課堂培訓+基地實訓+創業指導+政策扶持+跟蹤服務”集成培育模式,到2025年,培養高素質農民2000人以上,全縣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不少于1萬人。(責任單位: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發展改革委、縣財政局、縣農業農村局,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七)加快市場主體培育。開展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和國家、省、市、縣級示范社四級聯創,提升家庭農場發展質量,大力發展社會化服務組織。支持供銷社發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堅持扶大扶優的原則,圍繞小麥、玉米、畜禽、“四大懷藥”、優質果蔬等特色優勢農產品生產加工,實施龍頭企業培育工程,建立國家、省、市級培育清單,促進龍頭企業規??焖賶汛?。加快培育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跟進、小農戶參與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到2025年,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40家,其中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5家,市級以上農民合作社發展到35家以上,市級以上家庭農場發展到20家,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到8家,市級以上農業社會化服務示范組織發展到15家以上。供銷社系統建設標準化一站式為農服務中心1個。(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縣供銷社、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八)促進農村勞動力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推動農村勞動力有序外出就業,拓寬就業創業渠道,引導農民工到新產業、新業態就業創業。積極推廣以工代賑方式,以脫貧農民和農村低收入群體為重點,實施一批能夠廣泛帶動農村勞動力就業增收、投資規模小、技術門檻低、前期工作簡單、務工技能要求不高的基礎設施項目,增加就業容量。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在村集體經濟基礎較好的地方,探索開發道路養護、垃圾污水處理、高標準農田管護等崗位,優先安排符合條件的脫貧人口、監測對象,特別是其中的弱勞力、半勞力等就業。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開展對外經營,承擔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積極吸納農民就業。(責任單位: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發展改革委、縣農業農村局、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九)吸引人才返鄉干事創業。為創業人員提供開業指導、項目策劃、政策咨詢、信貸融資等服務。以鄉情鄉愁為紐帶,通過兼職掛職、技術咨詢、項目合作等靈活多樣的人才柔性流動政策,吸引企業家、黨政干部、專家學者、醫生教師、規劃師、建筑師、律師、技能人才等服務鄉村振興事業。完善集體經濟組織人才加入和利用機制,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鼓勵銀行、證券、保險、擔保、基金等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引導工商資本投資鄉村事業,帶動人才回流鄉村。(責任單位: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中國人民銀行溫縣支行、縣金融工作局、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三、深化農村改革,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穩步推進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促進土地經營權以出租、入股或其他方式流轉,增加土地租金和分紅收益??偨Y我縣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工作經驗,提高農村集體土地收益。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的前提下,積極穩妥開展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盤活利用工作。建立并運用農村產權交易平臺,促進農村產權有序流轉。(責任單位:縣自然資源局、縣農業農村局、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十一)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鞏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采取多種形式盤活農村集體資產,積極開展未發包土地、四荒地、閑置房屋建筑物、經營性資產出租等流轉交易,推動農村資源資產資金各類要素進入市場。通過發展現代農業、鄉村旅游、健康養生養老、投資入股社會企業、開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等方式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開展“強強聯合”與“幫貧扶弱”行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之間進行資源聯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進行股份合作,利用黨建引領、產業帶動等機制發揮各自比較優勢,抱團發展,激活集體經濟組織、服務組織和農戶活力及其發展積極性。用好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政策,運用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平臺,與銀行有效銜接實現集體資產抵押融資等。加大財政支持和政策激勵,吸引一大批鄉賢和社會人士返鄉創業,激活農村生產要素。到2025年,年經營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達到90%,10萬元以上的達到50%,50萬元以上的達到10%。(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縣財政局、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十二)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與農民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以市場為紐帶進行聯結,開展訂單收購,指導農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實施標準化、專業化、規?;a;以服務為紐帶進行聯結,為農戶提供統一標準化服務;以股份為紐帶進行聯結,支持農戶入股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采取入股保底分紅和盈余返還等方式,讓農民合理分享增值收益。我縣依托省級懷藥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項目,進一步完善懷藥龍頭企業與農戶、農村之間利益聯結模式。(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四、強化政策扶持,增加農民轉移性收入
(十三)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穩步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比例。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小麥最低收購價等惠農補貼政策。持續推進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發揮供銷合作社聯農助農機制,降低農業生產資料(主要是農藥、化肥)采購價格,穩中提升種糧比較收益。按照“政銀擔保投”五位一體支農模式要求,運營好縣級農信貸款擔保平臺。創新農村金融支持政策,推廣金融扶貧盧氏模式、蘭考普惠金融模式,開展整村授信,創新信貸產品,增加信貸規模。落實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推動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實現小麥、玉米主糧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全覆蓋。完善支持農業產業投資政策,吸引和撬動國有資本、金融資本、民營資本和境外資本參與鄉村建設運營,參照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的相關程序,為入市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提供土地使用權抵押貸款等金融服務。依托我縣政府性投資基金,引導社會資金進入農業農村建設領域。落實涉農貸款業務差異化監管制度,開展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強化金融機構涉農貸款考核,提高新增存款用于當地貸款比例。(責任單位:縣財政局、縣供銷社、縣農業農村局、中國人民銀行溫縣支行、縣金融工作局)
(十四)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鞏固提升“四好農村路”創建成果,推行路長制,建立養護長效機制,圍繞農村通客車路線,對3.5米以下的農村公路實施拓寬改造,到2025年,新(改)建農村公路50公里。推進實施溫縣城鄉供排水一體化項目,2023年基本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縣域全覆蓋。推進農村信息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實施縣域城鄉信息通信網絡一體化建設,加快5G、千兆光網“雙千兆”網絡協同發展,到2025年,實現鄉鎮以上區域和重點行政村5G網絡全覆蓋,城鄉“數字鴻溝”進一步彌合。健全縣、鄉、村三級物流服務網絡,加強縣鄉村冷鏈設施供給,建立覆蓋農產品加工、運輸、存儲、銷售等環節的全程冷鏈物流體系,健全鄉村物流網絡,降低農村物流成本,到2025年,基本建成設施完善、運轉高效、多方協同、綠色創新的縣域城鄉物流體系,行政村快遞物流服務通達率達到100%,培育一批鄉村物流龍頭企業。(責任單位:縣交通運輸局、縣水利局、縣科技和工業信息化局、縣商務局、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十五)推進農村公共服務提質降費。穩步推行農村客運公交化改造,建立群眾可承受、財政可負擔、運營可持續的城鄉客運票制票價體系。推進農村網絡精準降費,進一步加大對脫貧戶及監測對象、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的通信資費優惠力度。積極支持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建設,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高質量建設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落實“對口幫扶”“鄉聘村用”等政策,提升鄉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到2025年,50%的鄉鎮衛生院建成社區醫院,15%的鄉鎮衛生院達到或接近二級綜合醫院水平。加快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完善特殊群體基本保障制度,適度擴大低保覆蓋范圍,逐步提高城鄉低保、特困人員、孤兒保障標準及補助水平,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政策,到2025年,基本建成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障制度,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5%以上,實現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全覆蓋。(責任單位:縣交通運輸局、縣科技和工業信息化局、縣教育局、縣衛生健康委、縣民政局、縣醫保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五、健全農民增收體制機制,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十六)強化組織實施。積極開展“五星”支部創建,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推動基層組織全面加強、全面過硬,因地制宜選準做強特色產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認真落實《焦作市經濟運行監測研判調度工作方案(試行)》要求,加強市、縣兩級溝通對接,按照時間節點,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進行動態監測,及時分析研判。把持續增加農民收入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任務,
加強組織領導,周密部署實施,完善政策措施,明確工作責任,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強化協同配合,加大投入力度,形成工作合力。加強統計調查,做好調查樣本輪換工作,科學選取調查戶和記賬戶,確??陀^真實反映農民收入。加強考核評估,把農民收入增速納入各鄉鎮(街道)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和鄉村振興考核范圍,進一步增加權重,強化考核結果運用。(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縣發展改革委、縣統計局、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十七)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以“一縣一省級開發區”為載體,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實施產業集群提速行動,聚焦主導產業,培育壯大2個以上龍頭企業,力爭每年實施1個重點企業轉型升級和承接轉移項目,高水平建設產業集群公共服務綜合體。到2025年,力爭發展1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實施現代服務業推進行動,配套發展研發設計、檢驗檢測、物流倉儲等生產性服務業,培育發展法律、商務、咨詢等專業服務業,加快發展現代物流、商貿流通、文化旅游、健康養老等產業。(責任單位:縣科技和工業信息化局、縣商務局、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縣民政局、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十八)加快脫貧群眾增收。接續推進田園增收、養殖富民等產業發展“十大行動”,帶動提高脫貧人口、監測對象家庭經營性收入。以“雨露計劃”提升行動為抓手,提高脫貧勞動力持證比例,通過組織勞務輸出、加大公益崗位開發等方式確保脫貧人口務工就業規模穩中有增。將脫貧攻堅及過渡期內各級財政投入形成的經營性資產確權到村集體,及時移交管理權,盤活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加快發展。加大產業資金投入,強化產業發展,因地制宜發展配套產業,促進鄉村產業提質增效。到2025年,全縣脫貧人口收入增速持續高于農村居民平均水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續高于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增速持續高于當地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相當于當地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持續增加。(責任單位:縣鄉村振興服務中心、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十九)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推進縣城擴容提質,提升綜合承載和綜合服務能力;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促進特色小鎮規范健康發展,推動周邊農民就地就近城鎮化。到2025年,培育發展2個3萬一5萬人的中心鎮。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城鎮化,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城鎮化機制,全面取消縣城落戶限制政策,確保穩定就業生活的外來人口與本地農業轉移人口享受同等落戶政策。完善以居住證為載體的城鎮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機制,不斷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標準統一、制度并軌,促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支持其依法自愿有償轉讓上述權益。(責任單位:縣發展改革委、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公安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教育局、縣衛生健康委、縣民政局、縣農業農村局、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溫縣人民政府
2023年3月10日
點擊查看解讀文件:《溫縣人民政府關于持續增加農民收入的實施意見》政策解讀